第四十一回 祀天帝登封泰山礼地只禅祭亭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宏扬中华文化揭示上古秘史
欲知华夏根基请读传世巨著
中华上古传奇(又名中华上古十二帝)第一部三皇传奇
这部书系作者周光敏历经六年时间,在参考《四库全书》内百余部典籍而创作,系统讲述了上古时期自人祖伏羲、女娲、炎、黄二帝、少昊、颛顼、喾、挚、尧、舜、禹、启等十二位上古帝王的事迹,以及发生在他们那个时代众多动人的经典神话故事全书气势磅礴,情节跌宕起伏;随着故事的展开,将带您进入一个奇趣、神秘、震撼、惊险、引人入胜的上古世界!
----更多精采故事在后面
第四十一回祀天帝登封泰山礼地祇禅祭亭亭
且说黄帝君臣对前往泰山举行封禅大典,作了详细的谋划。其中有一项是准备香樟木薪柴九十九担。封禅大典为什么要用九十九担薪柴呢?且听说书的道来。在这里,九九乃崇高之义,象征着皇权。至于要用上薪柴,这是因为在古时,天子无论是到泰山封禅或是在京郊举行的祭天仪式,都是在祭坛上放置大量薪柴,再将所有祭祀礼品放置于薪柴之上,在举行了一系列的祭天仪式后,再点燃薪柴,将所有祭祀礼品通通烧掉。这种烧掉祭品的仪式被称为“禋(音因)”,“禋”乃烟也,将薪柴点燃,势必产生烟雾,升烟以祭,取其气达升报于阳天,这阳天即是指上帝,并兼指四时、寒暑、日、月、星、水旱六种神。而用香樟者,取其香味浓烈也,正如后世人们拜神时烧香是也,全部的祭天仪式被称为“行封礼”。而祭地则是在举行祭地仪式的地点挖一深坑,在举行了一系列祭地仪式之后,再将所有礼品进行掩埋,这种仪式被称为祭祀地神之礼,亦即“行禅礼”。
根据黄帝旨意,群臣各自按照分工积极作好封禅准备。鬼臾区立即按照伏羲八卦并结合黄帝历,将前往泰山封禅的出行日期定在次年的戊寅月、丙子日、壬辰时,即农历正月初六早上七点,这一天正好是二十四节气的立春,并且是黄道吉日,最利于出行;将封禅的日期定于己卯月、己丑日、己巳时,也就是农历春二月二日上午九时至十一时。
为什么要将封禅的时间定于二月二日的已巳时呢?因为这天正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节。在历法中,将一日分为十二个时辰,而上午的九时至十一时为已巳时,此时正是惊蛰的正当时辰。在农历中,惊蛰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蛰是藏的意思,它是指动物在天冷时钻到土里冬眠过冬,所以叫入蛰;到了第二年回春后,这些动物再钻出土来到地面上活动,由于此时,天气转暖,春雷开始发动,古时的人们认为,那些钻到土里的动物是被雷声震醒的,所以称惊蛰。也就是说,过了惊蛰,万物开始复苏,不仅那些冬眠的动物已经苏醒,而且所有植物也开始发芽,这一切均显示出春天已经到来。鬼臾区选择这天为黄帝封禅的日期又恰好与黄帝的想法非常吻合。至于后来的古人将农历的二月二日定为土地神的生日,那是指炎帝的一个六世孙名叫后土,他死后人们尊称他为土地之神,每逢农历二月二日他生日这一天,人们祭祀他祈求五谷丰登在全国各地,也有将“二月二”说成是是“龙抬头”“龙升天”之日,且有“摊煎饼祭龙”的风俗,当然这是后话不题。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转眼间冬去春来,已到了黄帝前往泰山封禅的日子。
正月初六辰时刚过,有熊国京城鼓乐喧天,黄帝已提前安排好几位可靠老臣留守京城,就带领文武百官、车马随从和封禅的礼品物资向泰山进发。一路上晓行夜宿,马不停蹄,用了二十多天来到了泰山脚下。
再说黄帝的右相风后,自接受了在泰山建造封禅设施的任务之后,就带领许多工匠来到了泰山。风后与众工匠一起在泰山之巅和亭亭山勘察地形,选择坛址,并很快将封禅的设施建好。接着又在泰山脚下选址,为黄帝的这次封禅活动建造了一座明堂,也就是黄帝用于封禅时的简易行宫。关于封禅时的仪式和礼乐歌舞,风后也早已拟好,并派遣信使回京城交给黄帝御览。然后,由黄帝交给乐官排练。当所有封禅设施建成之后,已距黄帝举行封禅大典的日子不远,所以风后就在泰山等待黄帝人马的到来。
这一天,忽有飞马来报,说黄帝大队人马即将到了,风后立即带领工匠人等于十里外迎接。黄帝与十多位重要大臣驻跸于明堂,其他臣子与士卒则于明堂外的空阔处安营扎寨,居于帐篷之内。根据风后拟定的封禅仪式,所有直接参加封禅的人员,包括黄帝、文武官员以及巫师、乐人在内,在上山前必须沐浴斋诫三日,以表示对上天的虔诚和敬畏之心。
且说二月二日寅时,也就是现在的凌晨5点,泰山脚下蘷鼓动天,人们听到鼓声,立即起来生火做饭。刚到卯时,也就是现在的上午7点,又是一阵鼓声,这是召唤人们到登山的路口集合。此时,力牧将大部士卒安排在山下守护营寨,另选三十名士卒为旗手,每人手持龙旗在前引路,后面依次是用于祭祀的三牲礼品队、蘷鼓队、号角队、琴瑟笙篁队、巫师舞蹈队、黄帝与文武百官队,最后面是由九十五名士卒组成的黄帝护卫队。在鼓乐声中,封禅人马浩浩荡荡向泰山山顶进发。
此时的泰山登顶之路,可不似今日的道路台阶宽阔。据史书记载,历史上大规模修建泰山道路的是秦始皇。他为了到泰山封禅,不惜动用大量人力、物力,从山下到山顶修建了一条宽阔的车行大道,此大道两边为阶梯,中间为斜面,秦皇是坐在辇车上,即皇帝专用的车上,由兵士沿着两边台阶用绳子将秦始皇的辇车拉到山顶上的。到了后来,帝王们登封泰山则将车道改为台阶,将乘辇(音捻)而改为乘舆(音于),即乘坐轿子,由宫人抬着上山。从秦皇汉武到清朝的二千多年间,历代皇帝基本上都要到泰山封禅,每次封禅都要用大量人力物力对道路进行整修,所以,通往泰山的道路被整修的越来越好。虽然这次黄帝登封泰山,风后也命士卒对道路进行了整修,但由于工具所限,只不过是将原来的羊肠小道略作加宽而已。由于泰山必竟十分高峻,上山的道路仍然十分陡峭,所以,这对于已年逾花甲的黄帝和大部分老臣来说,步行登顶并不轻松,他们走走歇歇,用了将近一个时辰才来到泰山峰顶。
泰山之顶比较平坦,在泰顶之南,一座高大的祭坛拔地而起,上面早已堆放了祭天时用的香樟木薪柴。在坛的北面,风后早已建好了一座竹木小亭,亭内外摆放了许多木桌、木橙,专供黄帝和大臣们临时歇息。此时距进行封礼大典还有半个时辰,黄帝君臣就来到小亭内略事休息。忽然,西边的一块平躺的巨石映入了黄帝的眼帘,于是黄帝就指着这块大石对力牧和大鸿说道:“汝等可否忘记此石乎?”风后等人略有惊愕,但立即说道:“臣等想起来了!”黄帝说道:“想起来就好!当年孤与诸位爱卿率军与蚩尤作战时,孤曾在此石对天长叹,祈求上天保佑孤诛灭蚩尤,当夜九天玄女和奉西王母之命前来军中,为孤献破敌良策,掸指间,已过去二十多年了,如今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皆赖上天护佑和西王母及玄女之力也。此次封禅大典,也正是我们报答上帝和各方神灵佑我中华的大好机会。”

这里黄帝与几位大臣忆说往事,大隗和风后忙着指挥宫人将祭天用的各色礼品放置于坛下,而用于祭天的牛、猪、羊,则分别由宫人看护,又将鼓乐队、巫师歌舞队也一一排列整齐,风后看了看用于计时的铜壶滴漏,此时已到巳时二刻,距进行祭天仪式还有一刻钟,于是命鼓人击鼓三通,黄帝和众臣立即从歇息处来到祭坛前依次站好。不一会,又是三通鼓响,黄帝走出队列,立于坛前,朗声宣布:“祭天仪式现在开始,请奏乐!”
黄帝话音刚了,由大隗指挥的乐队共同奏出了雄壮而美妙的音乐。在音乐声中,巫师舞蹈队跳起了粗犷的祭祀舞蹈。接着是举行奉献祭天礼品的仪式。首先是向天帝神灵奉献三牲,这三牲即牛、猪、羊。此时,由三名士卒各牵着一头牛、一只猪和一只羊来到了祭坛旁边,黄帝接过牛的缰绳,他牵着牛走到祭坛前面,力牧手持弓箭,一箭将牛射死;黄帝又分别牵着猪、羊,在士卒的护持下来到祭坛前面,仍由力牧手持弓箭将它们射死。然后黄帝率领十多名士卒将牛、猪、羊抬到祭坛上面,并将三牲放在坛上薪柴的中央,其中牲牛居中,猪、羊则放于牛的两边,然后回到坛下。紧接着是往祭坛上摆放其它礼品。黄帝从宫人手中接过盛着苍璧玉圭的木盘,虔诚的捧在胸前,让大隗、风后、力牧、大鸿手捧四笾之实;另有史官苍颉手捧着为黄帝写在丝帛上的祭天祭文;常先手捧着一只盛满了清酒的陶尊;武定手捧着一只陶簋(音鬼),里面盛着刚煮好不久的新鲜肉汁;秦騩双手捧着一只陶盆,里面装满了缫好的蚕丝。
在音乐声中,黄帝带领八大臣子步入祭坛,黄帝毕恭毕敬地将盛着苍璧玉圭的木盘放在牲牛前面的薪柴上。除苍颉外,其他几位大臣也按照事先的安排,将清酒洒在薪柴上,将盛着肉汁和蚕丝的器物放在苍璧玉圭的两边,再将四笾之实,也就是四只盛满各色祭品的圆形竹篮,分放在左右两边。所有祭品放好之后,八位臣子一字排列于黄帝身后,黄帝面向坛下的祭祀人群,大隗趋前一步,用双手向下挥了两下,鼓乐和舞蹈嘎然而止。大隗朗声说道:“现在请黄帝陛下宣读封禅祭天文告,请击鼓九通以达于上天,君臣人等向天帝行三跪九叩之礼!”在鼓声中礼毕,黄帝从史官苍颉手中接过祭文,以庄重的声音高声朗诵起来:
臣轩辕诚惶诚惧顿首告之于苍天上帝与四方神灵:自臣即位以来,尊先祖之遗训,恤百姓之疾苦,治五气(即五行之气:以五行配四时,春为木、夏为火、季夏为土、秋为金、冬为水,亦即尊照五行的运行规律指导社会活动),艺五种(艺:耕种。五种即五谷),抚万民,度四方(规划丈量土地),披山(开山)通道,未尝宁居(不曾宁静的休息过)。然哉,蚩尤兴兵,北犯中原;荤逐南侵,欲夺冀州;在此中华危难时刻,赖天帝与四方神灵之护佑,助臣北逐荤粥,南平蚩尤,于是天下太平,万国归一。更赖四季之神,更替有序;风雨霜雪,应时而至;天不言而有信,地无语而物成。于是,我中华大地,五谷丰登,六畜蕃盛,民人无饥寒之苦,社稷无兵火之灾,此皆天帝诸神之所赐也。为报答上帝诸神护佑之恩,臣等特于此举行封禅大典,敬献苍璧、玉圭、三牲、清酒及四笾之实等各色礼品,并将以上礼品燔而烟之,乞上帝与诸神共飨!
甲子年,己卯月,己丑日,己巳时,臣轩辕顿首再拜。
黄帝将祭文宣读完毕,又是九通鼓响,黄帝率领群臣人等,又向天帝及四方神灵行三跪九叩之礼。礼毕,黄帝亲自点燃香樟木薪柴,与此同时,鼓乐齐鸣,巫师们又跳起了欢乐的祭祀舞蹈。黄帝率领群臣从坛上下来,仍然与诸大臣一字排开,他们庄重地南往着祭坛,只见烈炎腾空,香味四溢。突然,晴空中响起了一声春雷,人们全为这巨大的雷声震惊,鼓乐歌舞应声而止,人们不约而同的向头顶的天空望去,只见从东方飘过来一片五彩祥云,祥云中有一条金龙腾挪飞舞。几乎同时,又从西边的天空飞来了一只五彩凤,又有数不清的各种鸟儿尾随其后,它们鸣叫着从人们的头顶旋转一周,然后落到泰顶西边的一座山头上。这一天又恰是惊蛰之日,黄帝君臣见此瑞象叠出,立即伏于尘埃,向天帝行叩拜之礼。须臾,又是一声春雷,龙隐凤飞,鼓乐与舞蹈又重新开始,直到坛上的所有祭品和薪柴全部化为灰烬,祭天的封礼才全部结束,黄帝率领群臣从泰山之顶返回山下。
第三日又是黄道吉日,黄帝带领群臣人等,来到了泰山西面的亭亭山行禅礼。与封礼祭天不同的是,禅礼是在选定的地方,先将地面打扫干净,再在地上掘一个方形的大坑,然后再将祭地用的琮璧、玉圭、三牲、清酒、蚕丝、肉汁及四笾之实等礼品,一一放入坑内进行掩埋,其它仪式与封礼相同。这种仪式又被称作“禅礼地祇(音其)”。在“八卦”中,地为坤,其德为母,其神名祇,所以又将禅礼称为“行地祇”之礼。
自黄帝封禅泰山之后,黄帝允许七千个封国有主持祭祀名山大川和天地神灵的权力,但不得到泰山封禅也。
这正是:为报天地护佑恩,黄帝封禅表诚心。
各方神灵皆受祭,祚佑中华万年春。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下次发表:第四十二回广成子仙临崆峒轩辕帝虔心拜师欢迎点评推荐收藏)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