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舞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河水倒流,时光回溯。
两年前——。
佛寺外那一棵光秃的大树,斟酌着最后一片树叶,等着周瑜的到来。叶端裂开一半,那近似舞倦了的蝴蝶般的掉落,酝酿了周瑜和孔明,小乔两人的邂逅。
命运的转变,便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
「周瑜:12岁」。
佛寺拜祭后,周瑜随母亲回到了很小很小的时候住的洛阳周家大宅。
周家大宅的后门进入,绕过影壁,便是一个宽敞的庭院。
庭院里那棵熟悉的歪脖子大树还抖擞着精神屹立在那里。令周瑜想起了小时候在洛阳生活的一些难以忘怀的片段。虽然那时他还很小很小,但是却依然记忆犹新。
有一年,周瑜的伯父周忠出使大漠归来,给周瑜带来了一把匈奴人使用的弯刀。这另小周瑜兴奋不已。那时小周瑜才六岁,但是聪明伶俐的周瑜很得伯父的疼爱。
形同弯月,速似流星,周忠在那棵歪脖子树下用弯刀舞起了匈奴人擅用的招式。那一招一式的劲急有力,激起了周瑜内心深处对武学的渴望。
以前听伯父讲起很多生活在周瑜之前的英雄,霸王咆哮的项羽,围魏救赵的孙膑,门客三千的田文,攻势如风的韩信……这些英雄事迹令小周瑜曾经多么地着迷。然而,在从小高傲自负的小周瑜眼里,却很少有他真正看得上的英雄。他这辈子最佩服的人,就只是那个“一骑独挡匈奴王,匹马戍尽汉家关”的少年英雄霍去病。才18岁的霍去病,便背负起国家的未来,一把长枪一身胆量便让匈奴闻风丧胆溃不成军。他也渴望着有一天能够上战场雄姿英发地体验一骑当千的痛快感。
于是,在周瑜的恳求下,周忠闲时便会在那棵歪脖子树下教周瑜使剑和刀,累时则跟周瑜讲自己出使各地的见闻。
有一次,周忠讲起了那次出使大漠匈奴的经过。这对很少出远门的周瑜来说,简直是梦幻一般的事情。
“伯父,那大漠的草原是不是很大很大。”周瑜清澈的眼睛眨了眨,充满着好奇。
“是啊瑜儿,放马驰骋,直到马儿力尽,那草原依然没个尽头,你说有多大?”周忠摸着周瑜的头和蔼地说。
“天呐……”周瑜还沉浸在想象中。
“可是瑜儿。”周忠突然一转语气,“你知道,比大草原更大的,是什么吗?”
“我知道。”周瑜反应极其敏捷,微笑地回答道:“是海,娘亲带我去见过大海,你看,这么地大。”周瑜用手比划地形容着。“一望无际呢。一定比大草原更大。”
“唔,不对。”周忠摇了摇头。
“是天!”周瑜见伯父摇头,很快又想到了另一个答案。不管是在家里,在海边,甚至在大草原上,都能看到天,那天不才是最大的么?周瑜得意地说:“天才是最大的。”

“不对,瑜儿。有一样东西,比天还大。你好好想想吧。”周忠笑了笑,便径自离开了。留下了尚在沉思的周瑜坐在那棵歪脖子树下。
……
此刻已经是佛寺拜祭后的第三天了。
大哥和父亲今天一大早又去拜访那些朝廷大臣,为了大哥能担任朝廷要职,父亲对此竟然乐此不疲。母亲和家眷出外购置些生活用品。因为周瑜早上睡过头了,起床起得有点晚,现在周家除了一个年迈的家老外,就只剩下他一个人了。
那棵歪脖子树下,周瑜拿着一把带鞘的铁剑。
已是秋天早上,天还在渲染着萧瑟,而那棵歪脖子树也让身上的树叶学会了凋零。
当第七片树叶脱离原来的宿主,开始滑落周瑜的眼前时。
只听“锵”地一声脆响,左手剑鞘,剑身跟着周瑜的右手灵动地舞起。
剑身在他的体侧一个寒光四溢的转花,犹如一件绝对防御的铠甲罩在身上,那片树叶被涌动的空气带到了他的身后。一道光芒游走剑身,周瑜突然后撤一步,一个拧腰转身,幻如一条回转的游龙,右手铁剑斜刺身后。剑尖擦过叶端,那叶子又不安分地飘飞起来。剑随身走,他随即回剑一抹,顺势转身一个漂亮的剑花。
那片树叶似蝶般轻盈舞起,仿佛在逗弄着周瑜,忽然向前飘去。
凝神细看,握紧长剑,周瑜丝毫不拖泥带水,一个绝妙的连招,虚步持剑直刺。流风般的舞步带着剑身一个转身云剑,旋即跳步平展。一阵微风带过,那片落叶散乱了步伐,飞到了周瑜胸前。周瑜迅疾地转腕收剑,屈肘平摆一崩,势如破竹。
数招之后,当那片叶子堪堪落地,周瑜早已舞完,剑身已然归鞘。
那片树叶经过剑林洗礼后,竟然只破损了一点点,似乎累极,躺在地上一动不动地。
周瑜端详那片树叶许久,耸耸肩,有点遗憾地松了一口气。
对于伯父教的剑术,周瑜不知道已经练了几千几万遍了。虽然熟能生巧,但是他总是不满意。刚刚那一瞬间的凝神发力,虽然只是很短的那么一小会,却让他好像经历了一场战争似的那么耗神。
伯父曾说过,柔能克刚。剑术的精髓在于速度以及力道的把握上。
用剑将一块笨重不动的木头砍断并不难,难的是将一片飘落的树叶的叶端砍开然后又不伤及叶身,使树叶中剑后如果不细看会还以为是一片完整的树叶。
“等到你能做到这一步的时候,那么你的剑术便无人能及了。”伯父的话一直记在周瑜心里。
“唉,什么时候才能有进步……”周瑜不满地叹息了一下。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