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路德的教牧生涯――因信称义(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二)因信称义
马丁.路德在信仰途中,一方面坚信神的存在和引领,另一方面却要面对天主教教廷这一现实。在这样苦苦的内心挣扎中,他终于通过《圣经》学习和教牧生活中的体会,找到了神早已蕴蓄在《圣经》中的巨大光明――因信称义。马丁.路德提出的因信称义解释,极大程度地还原了整本《圣经》中神对人的救赎计划,最终成为基督新教和很多现代基督教教派的重要的基本教义。
在解释《圣经》的经义时,有两类风格。一类是按人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去解释《圣经》,一类是按《圣经》本身的真理性去解释《圣经》。现代神学家和牧师在解经时,一般都同时注重这两个层面,并根据听众的水平调整侧重点。当听众主要是慕道友的时候,就偏重“理解和运用”,打破《圣经》真理的闭合循环,来到现实世界的运用中解释《圣经》;当听众主要是基督徒时,则偏重于《圣经》本身的真理性,并强调以经解经,强调《圣经》本身的内在逻辑完美。
这种方式是正确的,也完全符合《圣经》的经义。基督耶稣本身以神的身份,作为一个人的形象来到这个世界,活出一种耀亮世界的完美和无比巨大的爱。基督耶稣自身也在行为上多次表明,要救世人,就不是空摆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清高,也不仅仅限于“出污泥而不染”,而是完全地将自己作为承担世人犯罪的“赎罪祭”献出。所以牧师和神学家解经的时候,放下《圣经》的高深、奥秘和完美,搞很多“理解和运用”的例子,自然是符合基督耶稣的心意的。同时,基督耶稣非常强调《旧约圣经》与《新约圣经》之间逻辑和精神上的一体性,强调真神的唯一性。按“以经解经”等严谨的方式解释《圣经》,则适合于基督徒进行灵修,提高灵命,避免陷入实用主义的陷阱,并不断坚定对神的信心。
“因信称义”是一个很重要的《圣经》教义。请允许我先做一些按常人心理的解释。“因信称义”说的是神的恩典,是因为神的爱白白给人的。人只要真信了基督耶稣,就可以通过基督耶稣的救赎获得与神同在的资格。简单一点说,信了基督耶稣,死后就有资格上天堂。
现代社会的人,上惯了“免费试用”等广告消费的当。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天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这肯定是骗人的”。还有些人干脆说:“先尝尝看有没有好处,真是那么回事情再埋单。”还有的人会说:“不见兔子不撒鹰”。当然,也有被各种有心人勉强拉来的,先给自己打预防针:“我是坚定无神论!”。这种类型的人往往连“无神论”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情都不知道。问他们究竟什么是“无神论”的时候,回答很简单:“当然没有神嘛!”,“神在哪里?你拿给我看看!”。
还有一群人算是异类,他们真的是很好的人,做人的原则很强,一直觉得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责任感。他们到了教会,受的“小恩小惠”一定要回报。所以他们会带子女来教会交朋友,或自己想来教会交朋友,教会的活动一概参加,也积极参与教会的各种事工作为回报,但就是迟迟不愿意最终信神。这类原则性很强,从来不占人便宜的朋友,往往是最难说服信教的。他们的举止行为和道德水平,比某些基督徒还要高,也很让人佩服。
基督徒必须诚恳,我们把“因信称义”的教义往他人面前一放,人家不买账,绝不能责怪慕道友,先要检查我们是否清楚地解释了“因信称义”的道理。
在解释“因信称义”前,先必须让人承认神存在的可能。还要解释什么是“罪”,还要解释一下什么是“天堂”和“地狱”。人有一种心理,那就是忠言逆耳,良药苦口,但高帽易戴。这种心理本身就带有一定罪性。听牧师讲过一个故事,有一个基督徒,想给他父亲传道。结果父亲眼睛一瞪,说:“你小子有罪我是知道的,老子有什么罪!”。这个基督徒顿时就哑口无言了。认定自己无罪的人,已然陷入了一种罪,那就是拒绝开放内心和自我审视。
其实神是很宽容的,神问人的罪,是让人学会在神面前谦卑。《圣经》罪这个词汇来源于希伯来文“射箭打不中靶心”。也就是说,罪就是人的行为达不到神的标准。有些慕道友认基督耶稣为救主很容易,但要到受洗关头就再三犹豫了,因为读了《圣经》,现自己无论如何做,都达不到神的标准。其实没有任何需要担心的,神的标准,本就是人靠自己的行为所无法达到的。因为?本是神,是创造,是一切的本源,也有绝大的义,绝大的勇气,绝大的怜悯和绝大的爱。人的一生一世,所做的都是有限的,如何能与神的无限相比呢?可惜在中世纪时,这一点被天主教搞错了,害得马丁.路德做了很多苦修,都无法达到脱离罪,达到与神亲近的感觉。马丁.路德根据自己的经历,通过学习《圣经》(重点是《新约圣经》的《罗马书》),总结出了“因信称义”,本身也就是要否定“靠苦修等行为称义”。
另外一种观念是上天堂嘛,这个似乎是件很爽的事情,可以考虑。但凭什么不信神就要下地狱呢?有的人更认定基督教太狭隘了,要诅咒不信的人下地狱。在中世纪时,天主教对天堂、地狱的解释,采取了很多直观图绘式的解释。在那个时期,人文知识还不是很丰富,很多《圣经》内容都采用图绘和故事的方法表达,按现在的观点看,多了很多迷信色彩和恐怖主义气氛。现代西方社会对基督教的批判,很多还在沿用天主教那时候的过失。最近我去华盛顿艺术博物馆参观,里面就有15世纪左右的很多图绘,有些宗教方面的图绘的确带有一定的恐怖色彩。
先解释一下,“天堂”、“地狱”与“末日审判”有关。最近新闻中,有个美国牧师靠宣扬“世界末日”骗了信徒。其实熟悉《圣经》的人都知道,基督耶稣明确地说过,没有人知道世界末日来临的具体时间。这个牧师号称知道《圣经》中世界末日的具体日子,本来就是对《圣经》的歪曲理解。
“世界末日”是《圣经》的一种预言。《圣经》中有很多预言,都得到了应验或部分应验。现代的科学家和哲学家很多都不相信预言。他们的道理很简单,人是有主观意识的,若有一个预言,人们只需要根据预言做相应的行为调整,那预言不就落空了吗?就好比若有人预言我明天出门会被车撞死,那我只需要明天老老实实呆在家里,不就打破了这个预言吗?
然而事情并不这么简单。正确的预言往往很少人相信。若我根本不相信这个人的预言,对其嗤之以鼻呢?那么我且不照常出门,并最终被车撞死。另外这个世界还有很多诱惑,人更有罪性和贪婪导致走向必然的死亡。就好比我听到这个预言的同时,又听到另外一个声音(我们往往称这种声音为来自魔鬼的声音),说明天我出门去买彩,一定能中百万大奖,你说结局会是什么样的呢?
所以有的牧师是这样解释地狱的:因为罪,我们就好像一个必死的病人。神因为怜悯,就好像一个充满爱心的医生。?再三劝我们去治病,结果我们不去治,最终我们死了,是因为医生诅咒我们死吗?另外,《圣经》说明了,神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所以当有人犯罪并走向死亡时,《圣经》有时会说这是神的诅咒。为了我们的心理上易于接受,我们可以将此解释为这不是一种恶意攻击,而是神在告诉我们罪的必然后果。创造天地万物的神根本没有必要对人有任何恶意,?只是在进行一种严格的审判和执法。
另外一种来自牧师的解释,是神给了人自由意志。人若在活着的时候选择不相信神,神又为什么一定要在人死后选择与此人同在呢?所以地狱就是永远地与神隔绝,天堂就是永远地与神同在。
还有一种来自牧师的解释,是说神希望给人永生,但给人永生必须解决罪的问题。一个希特勒、斯大林等永远活着的世界就是地狱。一个基督耶稣和千千万万充满爱心的圣徒重新复活欢聚的世界就是天堂。人凭自己的选择去了某一个世界。
以上的解释都一定程度地符合《圣经》的经义,但以我的理解,这些解释都加了点“糖衣”,也就是为了方便人理解,做了一些超出《圣经》自身逻辑的解释。按照《圣经》的正解,应该是因为神是公义的,神必要审判。“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希伯来书》9:27)。又因为爱,神给人在审判前悔改的机会。“当你同你的对头去见官长时,尚在路上,你得设法与他了结,怕他拉你到法官前,法官把你交给刑役,而刑役把你押在狱中。我告诉你:非等你还清最后的一分钱,断不能从那里出来。”(《路加福音》12:58-59)

后,“因信称义”绝不是免费餐。因为我们要“真信”。“真信”的前提就是相信神是公义的,神是恨恶罪的。所以我们必须认罪并忏悔,还要靠信心最终活出神的形象和新的生命。
真信是不容易的。牛顿被苹果砸在头上,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很多基督徒的信,是因为生活中遭遇到了苦难并得到了神的帮助。就像人房子着火了,从楼上跳下来,摔断了双腿,相信了万有引力定律。当然,我们从社会现象上很容易看到对神的信仰带给社会的福祉,就像牛顿靠天体运行,给我们解释了万有引力定律。
但你突然抬头,看见天空中的鹰在高高地飞翔,你还相信万有引力定律吗?若又有撒旦不断地告诉你:“苹果是属土的,必然掉到地上。鹰是属气的,自然能在天上飞。”,你还相信万有引力定律吗?
每一个真心信神的基督徒,生命中都有各种撒旦的试探、神的事工的挑战和神的管教,去天堂的路是不容易的。
这也提醒我们学习《圣经》时的态度一定要谦卑。就以上面的例子来看,若我们请牛顿做物理老师教万有引力定律,然后我们尽找一些“鹰在天空中飞”的问题与他质疑纠缠,而不是照他的教学思路去体会,那我们很可能最终毫无所获。
有一个朋友问我:“为什么要信基督耶稣”?
这个问题非常有趣。本来,若你信?是神,就不必问为什么。所以我的直接答案是:“信基督耶稣对社会有好处吗?”
他很惊讶,他听过很多牧师的讲道。但这样的回答他大概还是第一次听到。
“有好处。”他很难否认这一点。“不过为什么要问有没有好处呢?”,他的确很惊讶。
当我们不信神的时候,我们究竟该以什么样的标准来回答“为什么”呢?
《圣经》中曾经对人性有一个深刻的总结(对不起,没有找到具体经文出处),大意是人总是明知是正确的事却不去做,明知是错误的事却偏偏要去做。
有一对老夫妇,曾经看见路上有一个老人倒在地上。老太太心肠很好,想去救。老爷子却担心是那种所谓的“碰瓷”,一沾上就脱不了身。这样的情形,确实代表着现代社会的一种矛盾心态。当然,按照现在的习惯,他们最好打电话找110帮助。同样,在美国60年代时,搭便车是常事。现在据说在某些州随便搭载人甚至还要被法律追究。我自己绝不感夸口,说自己面临这样的情形时当如何如何行动。我只是在不断比较自己炒股的时候所担的风险,和想帮助他人的时候所担的风险。人活着,总是要担点风险的。我自己总觉得能一点都不担风险地做好事,已经算是上帝便宜我了。
对那些道德水平足够高,又不愿意欠人恩惠的朋友,我深知让他们信教是很困难的。仔细观察一下,他们心中一般都很在乎和别人比较。当看到美国社会上有很多人具有同样的道德水平,生活也很写意,家庭也很和睦健康,却也都不信教,他们就觉得找到了知己。
然而在上帝面前,是没有“法不责众”这个说法的。所以有再多的知己,也无法免除我们自己选择的责任。上帝不是为某类“罪人”专设的上帝。某些人“罪”可能轻一些,道德、操守的水准都高一些。某些人的成就,很可能完全出于自身的努力。但我们的生命,真的与上帝的计划完全没有关系吗?
从新闻上看,现代中国社会有了很大的进步,社会救济等工作已经在广泛地开展。相信国家会有相应的税收政策,来填补这一开支。救济安置失业,使他们不成为社会盲流,构筑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自然是一件有益社会的“双赢”的事情。我上面所说的那类朋友,难道可以因为一切都靠自己的努力而因此抗税吗?
显然不能。
同样,上帝的计划是救赎每一个人的灵魂,即使我们已经做得很好了,即使我们认定我们不需要上帝的救赎(其实这是一个不成立的假设),我们有权利拒绝参与吗?当然,上帝给了人自由意志。但上帝也明确地告诉我们了,要为自由意志的选择付出相应的代价。
在若干年前,有谁会相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呢?我们又凭什么相信,在上帝面前存在着一种叫“法不责众”的规则呢?
“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希伯来书》9:27)。在上帝面前没有“法不责众”这一条。看到物理规律的美妙,有的科学家叹息说,“若上帝存在,上帝一定是个伟大的数学家”。看到基因的奇妙,有的生物学家叹息说,“若上帝存在,上帝一定是一个伟大的程序设计师”。其实我们最该相信的,还是上帝一定是一个精明严厉的审判官。
近在网上看见一段小新闻,说的是美国中情局如何对恐怖分子测谎。我记得当时我表了一点小感受。我说:“计算机程序可以测试。但测谎这种东西,恐怕真的很难。一个人自己有疑心的时候,他人的任何举动在自己的心中都会成为谎言。测谎专家自己先要有一颗平静公正的心。另外,面对一个有疑心的人,一个正常人为了解释其行为,经常会让自己的思路和行为受干扰,显得像在说谎一般。不知日报在转载这些内容的时候,有没有提这些前提。现在人心的负面因素已经太多了,其实该多点相互信任。我的评价是测谎是专家做的,平常人不需要知道太多太深,更不要过度抄袭。”
“其实,测谎最重要的,是测人的动机。也就是测试一个人行为背后出于善意或自私的心,而不是针对一件具体的事情去测谎。”
很多人真正需要知道的,是在这个世界上如何判断各种关系的真实性。我们都是罪人。请允许我最后为大家介绍这样一段经文,让我们真实地知道哪样的罪人是真的带有爱心的罪人吧。
所罗门王受神的启示,写下了《圣经》中有关智慧的篇章《箴言》。然而他真正受神喜悦的智慧,集中体现在下一段经文:
一日,有两个妓女来,站在王面前。(请不要歧视妓女,基督耶稣的祖先之一就是妓女喇合。为生活所迫的妓女,在神的眼中,要比那些有优越的条件却放纵的人强很多)
一个说:“我主啊,我和这妇人同住一房;她在房中的时候,我生了一个男孩。我生孩子后第三日,这妇人也生了孩子;我们是同住的,除了我们二人之外,房中再也没有别人。
夜间这妇人睡着的时候,压死了她的孩子。
她半夜起来,趁我睡着,从我旁边把我的孩子抱去,放在她怀里,将她的死孩子放在我怀里。
天要亮的时候,我起来要给我的孩子奶吃,不料,孩子死了。及至天亮,我细细地查看,不是我所生的孩子。”
那妇人说:“不然,活孩子是我的,死孩子是你的。”这妇人说,“不然,死孩子是你的,活孩子是我的。”他们在王面前如此争论。
王说:“这妇人说:‘活孩子是我的,死孩子是你的。’这妇人说,‘不然,死孩子是你的,活孩子是我的。’”
吩咐说:“拿刀来!”,人就拿刀来。
王说:“将活孩子劈成两半,一半给那妇人,一半给这妇人。”
活孩子的母亲为自己的孩子心里急痛,就说:“求我主将活孩子给那妇人吧!万不可杀他。”那妇人说:“这孩子也不归我,也不归你,把他劈了吧!”
王说:“将活孩子给这妇人,万不可杀他。这妇人实在是他的母亲。”
愿这样一个故事,能帮助朋友们明白谁是真心爱我们的。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